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3.0 2025-03-23 3194 204 467 KB 6 页 PDF
侵权投诉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摘要: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 近日,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报告》显示,相比十年前,人们感到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下降,而对比一年前,人们感到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上升。面向未来5年的心理健康期待,《报告》的结论是,人们积极的预期要多于消极的预期。 东部地区心理健康水平更高 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医疗条件等诸多宏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通常与这些宏观因素一样表现出地区差异。2020年度调查发现,东部地区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更好。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抑郁水平显著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抑郁高风险的检出率显著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农村户口人群中抑郁风险略高于城镇户口人群 国内外研究普遍发现,社会经济地位通常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较高的收入水平、较高的学历、声望较好的职业,往往意味着拥有包括心理健康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支持,有助于维护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也发现,农村户口人群与城镇户口人群之间存在心理健康水平差异。调查中发现农村户口人群中抑郁高风险的检出率略高于城镇户口人群。 学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根据报告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组间差异显著。学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特别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更低学历的人群。以抑郁为例,可以看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组的抑郁高风险检出率较低。 收入的升高并不伴随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 对不同收入水平群体间的差异检验发现,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人群,但并未发现月收入水平中等与较高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显示收入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并非线性关系,过低收入水平不利于心理健康,但在中等收入以上,收入的升高并不伴随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 性别差异微小,年龄差异显著 本次调查中,对全年龄段样本的性别差异进行统计检验,未发现抑郁及中国心理健康量表各项指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对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心理健康指标进行统计检验,可以发现,年龄差异显著。随着年龄增大,以中国心理健康量表衡量的心理健康指数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抑郁和焦虑水平则呈现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其中,抑郁水平在四个年龄段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随年龄增大,抑

展开>> 收起<<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共 6 页,预览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企商查报告文库所有资源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作者: 分类:机构报告 属性:6 页 大小:467 KB 格式:PDF 时间:2025-03-2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