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蓄热储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148页






编委会 主编:代彦军 陈讲运 李鸿波 编委:(按姓氏笔画) 丁胜 王 会 孔俊龙 毕 扬 刘洪绪 孙田津 苏士强苏万振 李 智 李海建 李培伦 宋岷桦 张玉杰 张吉礼 张慧鑫 陈进周 庞 静 赵辰淏 郭海新 韩荣涛 谭持中 樊建华 魏晨晨审稿专家:郭炳庆 路 宾 杨旭东 李建强 孙培军 主编单位: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清洁能源应用分会 太阳能发电及制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中展智奥(北京)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采暖散热器委员会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大连理工大学 丹麦科技大学 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 内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昂彼特堡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盛拓科能源有限公司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杭州华源前线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远能(苏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热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1 前言 根据《Renewables2023》,2022年热能是终端用能占比最高的能源消耗,热能消耗约占最终能源消耗总量的一半。当前,热能生产主要以化石能源为基础,其中只有13%来自可再生能源。全球工业领域总共消耗的能源主要由燃烧一次能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产生,可再生能源做出的热能贡献仅占12%。预计2023年至2028年期间,全球工业部门热能需求将增长16%。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相关报告,建筑的区域供热和制冷系统仍然主要依赖化石能源(约占总供热量的90%)。2020年9月,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大幅度压减使用化石燃料。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3》,2022年全球太阳能风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20GW的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增长比率最大,分别达到了37%和41%。为了提升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平衡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蓄热储能技术已成为新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响应国家新能源政策,提升新能源利用率,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与太阳能发电及制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合作,调研、分析了中国蓄热储能行业发展情况。主要工作有:对蓄热储能技术进行调研、归纳、对比分析;查找、归纳了
相关推荐
相关内容
-
腾讯云中国信通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2024年AI大模型应用发展研究报告58页
分类:
时间:2025-05-09
标签:
格式:PDF
-
利用智能视觉组件简化嵌入式视觉开发
分类:
时间:2025-05-09
标签:
格式:PDF
-
俄勒冈州交通规划在快速变化和不确定的时代利用情景规划的案例研究
分类:
时间:2025-05-09
标签:
格式:PDF
-
SiCMOSFET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分类:
时间:2025-05-09
标签:
格式:PDF
-
康嘉种业-每一头猪都代表着康嘉人的尊严
分类:
时间:2025-05-09
标签:
格式:PDF
-
汽车行业周报小米SU7Ultra正式发布Helix带动Figure效率跃升-25030118页
分类:
时间:2025-05-09
标签:
格式:PDF
-
杨昕-AI驱动抖音用户体验中台探索与实践
分类:
时间:2025-05-10
标签:
格式:PDF
-
跨国的AI采用者的肖像公司特征资产的互补性和生产力
分类:
时间:2025-05-10
标签:
格式:PDF
-
OrChechikandDanielFrank-从侦察到毁灭揭露伊朗AgriusAPT最新TTPs
分类:
时间:2025-05-10
标签:
格式:PDF
-
爱立信混合工作模式调查结果
分类:
时间:2025-05-10
标签:
格式:PDF